智慧城市案例100丨宏电左绍舟:M2M吹响“万物互联”产业变革前奏

来源:ballbet贝博网站app    发布时间:2024-07-19 12:42:56   阅读量:1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带来的最大冲击莫过于网速的提升。但实际上,相比于4G,5G带来的更大变革体现在产业端,物联网也将向“万物互联”的愿景迈进。

  一切“连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设备连接的历史既离不开通信人在细致划分领域的精耕细作,也离不开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商用。左绍舟和他创办的宏电技术就是中国最早进入M2M(Machine to Machine)行业的先驱者之一,他们也成功开创和定义了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行业内简称为DTU(DATA Terminal Unit)这一品类。

  作为物联网数据传输终端行业的老兵和开创者,左绍舟和他的宏电在物联网领域有着充分的发言权,从积累技术到顺应潮流,宏电在坚守上游设备通信业务的同时,在不一样的行业大胆尝试,最终形成了从了解行业痛点到解决行业痛点的良性循环。

  从M2M通用型的通信设施,到开辟智慧水利和商用车联网两条细分赛道,以及即将进入的工业互联网场景,宏电22年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坚持探索、顺应潮流的过程。

  1992年,左绍舟响应同志“南巡讲话”的号召,辞去了在大众看来是“铁饭碗”的电力部门工作,南下深圳,在通信公司一干就是五年。1997年,一直怀抱“产业报国”热情的左绍舟辞职下海,与合伙人开始了从甲方到乙方的身份转变。

  谈及这二十多年的创业经历,左绍舟坦诚地说,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可能并不存在什么前瞻性,也不太可能从一开始就瞄准某个行业,传奇的创业经历往往只是事后回顾、寻找更多关联点而编撰的故事。从1997年企业成立到2002年在M2M领域崭露头角,宏电其实多次调整赛道,才找到如今的方向。

  因为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系微波通信专业的学术背景和之后十多年电力系统的工作经验,左绍舟和他的宏电最初瞄准的是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监控管理软件。那时的中国刚刚“触网”,从Modem到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网速有了巨大的跃升,左绍舟用“拆得比装得快”来形容当时宏电产品的处境。

  从1997年到2000年,宏电不得不从事一些“副业”对设备通信相关的“主业”进行输血,寻找生存空间。

  对于通信主业来说,当时则受制于技术商用的进程。2G的电路交换需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这就导致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

  2002年5月18日,中国移动正式商用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G。这种分组交换的技术能不始终占用信道,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正好满足了M2M通信的需求。

  宏电原有的技术和产品积累,在GPRS的催化下迅速成熟,在同年的第四届深圳高交会上一炮而红。除了电力行业,设备与设备间的通信也可以迁移到别的行业,标准化的M2M通信产品开始畅销。

  2009年,某省水利厅寻找能实时监测山洪灾害并提前预警的解决方案。宏电产品的通信建立在蜂窝网络的基础之上,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能完成数据的收集和传输,正好解决了山区无法用有线布线年,甘肃舟曲发生了重大泥石流灾害,人员受伤或死亡极其惨重。为此国务院决定,2011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山洪灾害测报预警系统,拥有成熟技术和解决方案经验的宏电遂成为中标常客。

  之后,宏电在智慧水务领域继续深耕,从水患的监测预警到水资源管理,以及城市的排水监控。

  宏电创业到立业的经历,无疑是对名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最好诠释。

  这种高速的增长主要源于“物联网+”的兴起。物联网扮演一种技术赋能的角色,进入交通、物流、环保、医疗、安防、电力等多个领域。

  作为DTU(DATA Terminal Unit)的定义者,宏电的产品主要解决的是设备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处于行业的上游,这也是所有物联网设备的“刚需”。

  宏电旗下的M2M通信设施已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支持的网络从GSM、GPRS到最新的4G和5G,还有LoRa和NB-IoT等物联网通信协议。对于宏电下游的集成商来说,他们能够选择宏电的通信产品,然后集成传感器等部件,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去使用户得到满足的不同需求。

  宏电初创时洞察到电力配电网监测的需求,就是源于左绍舟在通信和电力两个行业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在这一阶段,宏电完成了M2M通信技术的积累。

  进入水利水务行业,最初是通信技术的迁移,然后就像树苗生长,根越扎越深。利用进入新行业的契机,宏电逐渐完成了水务领域传感器的技术积累,这些技术为宏电后继开辟水资源管理和城市给排水监测市场奠定了基础。

  最近几年,物联网在消费端的迅猛增长也吸引了宏电的目光。智能家居和手表成为了宏电新的试验场,最终的结果却并不理想。

  左绍舟毫不讳言:“宏电没有做C端的基因。”他进一步总结说,消费产品的成功依赖品牌、渠道、供应链、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产品设计,而宏电无一擅长。但他也告诉亿欧新制造,宏电并非一无所获:“比如在研发手表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低功耗的解决方案,以后可能用到。”

  因此,且不论中国的行业数量的多少,行业间的区隔才是通用型解决方案难以逾越的鸿沟。不一样的行业的物联网项目尽管都有类似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的刚性需求,但是具体的解决方案一定是不同的。

  未来不同的行业也许在云服务、数据通信等基础设施上会出现某种集中性,如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大平台能够给大家提供通用的架构或生态,但这只是IT技术层面的生态,推行通用的应用平台或解决方案,可能性很小。

  逐渐转冷的整体投资环境,也在逐步淘汰那些风口上只会讲故事的“猪”。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VC市场募资893.27亿元,同比下降49.6%;投资610.17亿元,同比下降50.6%;投资案例数量1515起,同比下降38.8%。想依靠讲故事、画大饼生存下去的企业,处境只会慢慢的艰难。

  表面上看,投融资环境似乎在转冷,慢慢的变多的明星公司倒闭、破产,也由此诞生了一批明星老赖。

  5G的商用无疑会让物联网继续停留在风口上,毕竟其网络切片、大连接和低时延特性被认为是物联网的强力助推剂。只不过这一次,主角恐怕不再是那些画饼充饥者和泡沫制造者。一大批类似宏电的实业者,终将等来站在舞台中央的契机。




上一篇:NB-IoT 和3G4G DTU透传的要点 下一篇:【48812】4G-DTU